禅宗经典(精选73句)

编辑:daniel

禅宗经典1

1、如果你是为今天的事而烦恼,那你不够明智,因为那只会自乱方寸,与事无补,更没有好处,只有乐观应对才是上上策。如果你是为明天的事而烦恼,那你大可不必,因为未来的事本无定数,町望而不可即,与其望洋兴叹,不如早为舟楫!

2、【佛心禅语】 宁愿自己生病,也不愿伤害任何一条生命。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性命,每一个生命都拥有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寻求生存的平安,每一个生命都曾是我们的父母,每一个生命都是修行的助缘,每一个生命皆有如来佛性。祈请佛菩萨加持,愿我永具菩提心,愿您速证菩提果!

3、小家修行.一定要按宗教仪轨行事。在家修行则不必拘泥,一切随缘就好。唯有随缘,才能融人俗界社会。发愿在家修行却不能融入社会者,难以修成正果;只有那些懂得随缘的人,才能改变周围的社会环境;唯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里才能更好地持修。

4、【佛心禅语】 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做到平静无为,对任何境遇都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就能达到“日日是好日”的理想状态。平静无为不是叫人一无所争,也不是让人完全不顾物质上的自足,而是要人看淡贫富,不为外界遭遇所动。

5、看看人的眼睛——瞳孔.水晶体,只有这么一点点,而我们的视界却能够放眼天下.容纳天地。外面的境界这么大,进入我们的心里却只剩下这么一点点;我们对外所要求的却又这么多,这样的心是不是有很多障碍呢?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信心.启发智慧的光明,返照于内心本性——即反观自性。

6、【放下是大智慧】放下了虚无,便学会了稳重;放下了真实,便懂得了看破。下了自己,便懂得了慈悲;放下了别人,便懂得了自在。下了无明,便懂得了安住;放下了觉悟,便懂得了随缘。下了众生,便懂得了超脱;放下了佛果,便懂得了无悔。下,便是圆满的光明。

7、人生犹如一场战争,不能拘泥战史上的经典案例,不能纠缠于一城一池的得失,不能太在乎一战一役的胜败。应着眼大势全局,瞄准终极目标,根据自身条件,摸清周围环境,有针对性地排兵布阵。何处佯攻,何处实取,何时诈败,何时必克,均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唯其如此,方能决胜。

8、漫步在晨风中,目光被自然的色彩牵引,思想吮吸自然的芳香,我的内心无比安宁。尽情享受早晨的短暂时光,不被脂粉的面具打扰,不必为频生的白发忧愁。林荫道上那片枯黄的落叶,尘封了春天故事,回归本色美丽,仿佛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此刻,灵魂的真实,人生的真相,和晨光一样清澈。

9、【佛心禅语】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天赋,因此佛家在度人的时候也讲究“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最早出于《论语》,这种教育宗旨对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影响极为深远。它主张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10、【距离】鱼有两种,一种在海里,一种在网里。与鱼之间,只有网的距离。有两种:一种是迷惘之众,一种是开悟之佛。与佛之间,只有心的距离。间有两种:一种是过去,一种是未来。去与未来之间,只有当下的距离。果有两种:一种是失败,一种是成功。败与成功之间,只有汗水与心智的距离。

11、【禅悟人生】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身体,而是心性;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气;风雨,不是天象,而是锤炼;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12、【佛心禅语】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就事业的人绝非自私自利之徒。因为只顾念自己的人同样也得不到别人的顾念。把美好的事物与别人一起

13、我就是一头老牛,拉着一辆吱嘎吱嘎响的破车,碎步在高低不平的人生路上。没有痛苦,也没有怨言,就这样拉着破车一直走,走到天尽头。既是一头老牛,注定必须拉车,不是拉这辆,就是拉那辆,不是拉新车,就是拉旧车。给我辆破车,我也会乐此不疲地拉,拉稳拉好,不翻车,我就有成就感。

14、千年的守望,一次擦肩,也许前世,我只是佛前的莲花台,静静的等你来焚香。禅心静渡,袅袅回旋,朦胧的眼帘,曼妙的身姿,于阡陌红尘,天涯也咫尺,默默感念这一份深情厚意,静待一树花开,心湖荡漾,嫣然含笑,静默涵芳。

15、枝条在风中摇曳,百鸟在树丛歌唱,美丽晨光在大地上尽情地将水彩泼洒。生命在这一刻变得丰盈,人生在这一刻变得明亮,灵魂在这一刻得以安然,肉身在这一刻特别畅达。有一种清澈荡漾心底,有一种欢愉袅然升起。朋友,迈开脚步吧,你的峰峦峡谷在等候,展开翅膀吧,你的天空大海在期待。

16、一只灰喜鹊对另一只灰喜鹊发出邀请,相伴从一处枝头飞向远处的另一处枝头,-只画眉在树丛中引吭高歌,观众则是远处两只叽叽喳喳的麻雀。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晨光里的精灵,虽来自不同的群体,却可和谐共处于同一片树林。朋友,让我们伸出臂膀,共同拥抱这个独一无二的世界。

17、【什么是成功】最大的成功是符合天道的成功,符合天道的成功得到的回报是对生命真谛感悟得到的快乐。如果我们认为成功,就是得到钱.权.利,那么这种成功的快乐,不仅是暂时的,而且它的对立面可能是凶.灾.苦。因为成功是德的成功。

18、【佛心禅语】 一个人如果只是自命清高,不关心社会和他人,自己的价值也得不到实现,到头来终将一事无成。一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随时调整自己,融进时代的发展中锤炼自己,这样自己才能得到提高。只有投入社会,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19、【天天禅语】遍于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世俗菩提心;超越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是佛教的唯一真理。世俗菩提心,是利他的角度而说,犹如美丽的花朵,给众生带来快乐;胜义菩提心,是自利的角度而言,仿佛丰满的果实,自己成就圆满。

20、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辅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份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份,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一函遍覆》

21、因果法则总是平衡的,好比化学方程式,一边起什么反应,那么另一边就会有相应的生成物。每个行为都产生着相应的结果,每个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又在不断地增长。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你不会得到相应的结果;一旦你采取了行动,其相应结果绝不会就这么随便消失的。

22、【禅理故事】一只蛹看着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我可以与你一样飞翔吗?可以,但是,你得做到两点:第一,你渴望飞翔;第二,你有脱离你那巢穴的勇气。蛹说:这不是意味着死亡?蝴蝶说:以蛹来说,你已经死亡;以蝴蝶来说,你获得了新生。要获取新生,就必须彻底改造旧的自我。

23、生活需要一种平与的心理状态,或者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理秩序,烦恼会让心底越来越狭隘,生活的禅法就在于化解那些由于我执造成的烦恼与痛苦,记得那句老话天下本无事,是谁在生事,既然无数次的品尝痛苦的滋味,那么就需要我们那种心理觉悟的力量在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4、修定有如此因缘:谓比丘爱护解脱戒,成就威仪行,已行处,爱护微戒,惧如金刚;受持于戒,断邪命,行正命;善知识.善亲厚.善众;摄诸根门;饮食知足;勤行精进,初不睡眠;离障碍法。《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四,禅定品

25、训练堪忍精神的要点是:心胸要开阔,任何风雨是非都不会伤害我们心中的菩提树。这棵大树如果受不了风雨的摧折就轻易倒下,那岂不是不堪一击吗?所以说,这棵菩提树应该坚固地种植在我们的心田深处——“八风吹不动”,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从而建立正知.正见.正思和正行。

26、对待将要成年的子女,父母要学会示弱。父母过于强势,容易让子女产生依赖心理。在他们看来,父母就是一堵墙,再大的风雨都与自己无关,反正有这堵墙遮挡。父母示弱,有利于培养子女的责任感,面对人世的风雨,他们在学会自我保护的同时,还会将自己当成一堵墙,努力地去庇护父母。

27、无色彩的爱——“时”,不计长短,“地”,不分远近,“人”,不分宗教与种族,只要有苦难,我们看得到.听得到.做得到,都应尽量去付出,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干净利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28、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楞严经》卷四

29、【佛心禅语】 无论善念还是恶念,正念还是邪念,一切的起心动念皆是缘生缘灭.缘起缘落,这说明心的本性是空性;无论我们在地狱还是在天堂,感受快乐还是遭受痛苦,心中本来就圆满具备慈悲心.菩提心以及大智慧等如来藏佛性的一切功德,这说明心的自性是光明。

30、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很不易,各人的工作性质不同,做到的难易程度有别,不可强求一致。行者多数时候能做到日事日毕,因为行者是个凡人,无需日理万机,但事情再少,恐怕也有不能做到日事日毕的,原因很多,方法不当或是其行者的方法很简单:计划内的事情尽量精简,为计划外的事情预留时间。

31、【天天禅语】即使世间的科技再高明,创造力再惊人,物质世界改变再大,到面临死亡时,仍然无法改变无常的事实,也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乔布斯先生的离世,就是对大家的一个提醒,也是一个呼唤,使我们从轮印回的沉迷中觉醒。

32、事物都分为“标”和“本”两个方面,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应当先治 本后治标。世界上之事物都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相互依赖而发展的。一事物 之存在和发展依赖于另一事物,那么后者便是前者之必要条件。如果破坏了 后者,前者就会自行消亡。

33、【佛心禅语】 生死幻灭,须臾无常,衍生了多少悲欢离合。拥挤的街道,匆忙的人群,与你擦肩而过的缘分,与你错位的生命轨迹,造就了世间的悲苦。多少人苦苦哀求,不想离开心中所爱;多少人几乎成魔,因为不得不舍下自己的拥有。一幕幕悲剧,化作了枷锁,囚禁着人们,使人们无从挣脱。

34、孔子一生一世研究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理无不用心研究,但是他自叹穷一生之力,还是很难深入道理的“所以然”.体会道理的真粹。因此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上若能听到一句真理,深加体悟,并且心与理合一,即使晚上死了也不遗憾。

35、【禅定】污泥可以长出莲花,寒门可以培养孝子,洪炉可以锻炼钢铁;困境可以成就伟人,苦涩可以酝酿甘甜,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活如波浪,有波谷,也有波峰。高峰的时候,且慢高歌;在波谷的时候,不必落泪;一浪翻一浪,一波过一波,便是彼岸……

36、一只灰喜鹊站在窗外的枝头反复吟唱,在早晨的薄雾中,灰喜鹊的吟唱朦胧而喜悦。我伫立窗口倾听,内心升腾起一股热流,激荡成朝霞的灿烂。丝丝秋凉和我的咳嗽声袅起一种苍茫,在苍茫的远处,有一双看不见的翅膀飞翔。早晨在,歌声就在,激情就在,信心和希望就在。

37、内心善良正直的人,看人.看事往往从好的一面看,跟人打交道时,总以为别人也会像自己一样,往好里想.往好里做,因此敢于拿对方当好人,敢于信任别人,于是,他们可以非常幸运地为自己营造一个友善.信任的小环境,因为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和可信的一面,只是需要受到友好和信任的激发。

38、佛家认为,身体只是一个“臭皮囊”,不必贪爱;但不贪爱不等于可以随意糟蹋,一个精致漂亮的“皮囊”岂不更让人喜爱?何况修成“色相庄严”,也是佛家“方便说法”的形式之一,因为凡夫都爱漂亮,都在意自己的外表,一看学佛可以改善自己的形象,学佛的积极性就高了。

39、我们的智慧本像月亮一样光明,如果没有被云雾般的烦恼遮住本性,就会永远光明无比;我们的福德本像月亮一样圆满,如果没有被罗喉般的私心毁灭功德,就永远那么充盈。我们对着月亮祈愿吧,愿我们早日去除烦恼和私心垢念,早日回到如月般明亮圆满的本性!095

40、生活的禅法,是一种心地回归自然的生活体验,不要固执的认为生活是多么的复杂,而用一种自我的固执去描述生命的过程,从而误读了生活。生活需要一种宽容慈悲的人文情怀,去活出生命的历程,与对生命积极的影响,每一个念头都是一段生命向前的历程,简单而深刻。

禅宗经典2

1、这世上,许多看上去长不出希望的荒地,只要用心开垦,播种,都会有收获。别沉浸在世俗的眼光中,别让狭隘的思维限制了自己的方向。——湛弘法师找回内心的纯粹和充盈,无心而求的快乐之道,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唐·寒山

2、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无数人心血的投注,才能顺利地进行;假使对周遭的人有了疑心,谁还乐意帮助你呢?一个人心中有了“疑网”,别人若想走进你的心中,立刻就被疑网隔开,如此非但无法建立互信的感情,甚至会彼此猜疑争斗。

3、【禅语悟道】当我们拥有很多钱财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用.面对的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懂得感恩之人变得更加珍惜,并善用它来做

4、“入时观自在”,因为心无障碍,所以不论看什么,都可以看得很透彻,自然就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心,将它修炼成一面墙,不论做什么用途,都能够保持不动;同时又能像仓库一样,不管储藏了多少东西,都既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也不会成为会引发傲慢情绪的引子。

5、有一种缘分叫相遇,有一种奇迹叫相知,有一种快乐叫相依。人生那么短,相遇已不易,相知更难得,相依太珍稀,缘分你没有理由不珍惜,奇迹你没有理由去拒绝,快乐你没有理由不接受。缘是快乐的种子,缘是奇迹的蓓蕾,人世间没有常开不败的花,却有常在常新的缘。

6、一日,60后老师对90后弟子说:人要经历饥饿才懂得饱食的幸福。弟子于是饿了一天,一天后饱食一顿,却没有体会到饱食的幸福,相反他获得了饥饿的幸福。问其故,答日:饥饿可以减肥,不用减肥药了。行者言: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幸福的味道很不一样。

7、【天天禅语】如果自己的心清净,世界就变得完美;如果自己的世界就变得肮脏,无论我们的心安定.稳同还是发挥功用,修行的成长都是阶梯式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在时间的打磨下,不断地成就与完善自己。只要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引导,依教奉行,并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大器晚成又何妨?

8、吾人学佛,须从吾人能实行之佛的因行上去普遍修习,尽吾人的能力,专从事利益人群,便是修习佛的因行。要之,凡吾人群中一切正当之事,皆佛之因行,皆当勇猛精进积极去修去为。废弃不干,便是断绝佛种。(民国)太虚《行为主义之佛乘》

9、生命中的禅意无处不在,走进自然,听山风过耳,闻花香怡然,嗅空气中泥土的芬芳,看花草树木,在阳光沐浴中欣欣向荣,万物,就在简单中从容。生命最好的状态来自淳朴与本真,不刻意雕琢的东西才最美,顺应自然的生长方显葱茏。

10、【佛心禅语】 没有缺憾,生活往往会变得单调乏味。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完美的本身就意味着缺憾,最辉煌的生命之旅也需要阴影陪衬。我们的生活剧本不可能完美,但是可以完整。当你感到缺憾,就意味着你体验到了人生五味,拥有了完整的生活体验。

11、弥陀来带我回家,他不走在我前面,免得我觉得他走得快,赶不上他的步伐;他也不在我后面,免得我如同受到追赶的逼迫;他与我并肩而行,并以他的手牵着我的手,给我力量,他以我步履的快慢而快慢,我若觉得累了,想在路边石头上休息一下,他也停下休息,休息好了就一道前行。

12、虽然厌秽欣净,照样赚钱心悦.亏本不悦,凡夫如此,本属自然。这也是因缘所生法,如夏日吹凉风便觉凉一样自然。不要自责:“我已念佛,何故还这样放不下?是不是欣离心不切?”只不过接下来要心地坦然,不要全然被境所牵。

13、【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我们只是拥有钱财,福报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具有善用钱财的智慧,否则钱财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就像有些人,没有钱财的时候盼望得到钱财,得到了钱财又觉得烦恼,既不知道如何管理,又不懂得如何善用。所以大多数人的最终结局就是“人财两失”。

14、世事本为无中生有,世人执有而忘无。话头本无意义,越是难以形象化、无可把捉的话头,越具功效,然而世人情识深重,于话头上生种种想, 不能只是看一句话头,看不明何谈参得透?思量不思量,都是无中之有, 什么是无?不知无,就会被有所惑,不知无,就不知妙有妙用。什么是无? 干屎橛!

15、人执著于远方,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因迷信这句话而犯错:因为太过熟悉或者太过于想当然,所以尚未出发,便以为自己已经抵达,拒绝再次上路,因此只能承受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枯燥,而失去了得到惊喜的机会。

16、【禅理】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空是一种度量与胸怀,空是有的可能与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佛经里有一空万有与真空妙有的禅理。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装不完的欢喜与感动。

17、【经典佛语录】 在一种环境下是美好的事物,到了另一种环境也许会变成有害的东西。我们不禁想到《百喻经》中的那个种甘蔗的人所犯的错误。他认为既然甘蔗很甜,用甘蔗汁浇灌甘蔗树,长出的甘蔗一定会更甜,于是就用榨出的甘蔗汁浇灌甘蔗树,结果使甘蔗苗全都枯萎而死。

18、拉登死了,未必随之而亡。拉登并非天生就是,那么他为什么会成长为呢?我在想,如果不改变孕育的土壤和环境,拉登之后还会有拉登二代.三代……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土壤和环境呢?这个问题值得全人类思考。

19、【禅故事】修炼30年后,大师练成移山,众人围观。大师席地而坐,念念有词:山过来,山过来...山不动。大师起身缓缓走到大山前,现在山过来了吧?众人大呼上当:这是你的移山?对,我三十年修炼悟出的道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事情无法改变时,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

20、穿过岁月的硝烟,历经生命的风雨,这面伤痕累累.颜色陈旧的旗帜始终没有倒下,在精神的高地.灵魂的营盘,它孤独地等待下一次交锋。旗帜没有被拔,这场人生的战争便尚未决出输赢,我还有资格等待旗帜下的号角再次响起。

21、多年前我到一个村庄访问。因为山高路险,外面的人也很少到这里来,我的造访在村庄里引起不小的轰动。村长告诉我,因为我的到来,村里热闹得像过年一样。所有跟我照面的人都向我问候,表示友好。记忆最深的是经过一棵果树时,村长顺手摘下几个果子递给我:吃吧。说着自己径自吃了起来。

22、自我要求的程度不一样,对缺点的认知会有差异,要求越高,缺点越多。你自认为的缺点,对他人来说可能是优点,对这个世界来说也可能是优点。譬如鹤颈之长算不算缺点?凫颈之短算不算缺点?如此类推,不胜枚举,答案或许迥然不同。

23、有一个佛教故事:有一个富家女,爱上了一个相貌极英俊的僧人。他拒绝了她的爱,但她仍不改痴心。他就问:“你究竟爱我什么呢?”她说:“我爱你迷人的眼睛。”青年僧人于是用刀剜出眼睛送给她。富家女大骇,同时大悟,于是洗净铅华出家了,随青年僧人一起修习佛道。

24、民初的反封建,原意是反对皇权时代的道德沦丧.格调尽失,结果连累到无辜的先秦时代,经典和糟粕不分,连同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结果可想而知,一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被隔断,失去了自身文化根基的中国人,连起码的伦理都渐渐湮灭了。

25、职业关系。一个人立身社会做人处世,不能没有生活,既然要谋求生活温饱,就要和各种职业建立关系。在受教育的时候,要和老师.同学来往;在要衣要食的时候,要与雇主.同事往来。不管在什么行业,担任何种角色,欲求“人际关系良好”,“诚实无欺”是不二法门。

26、【佛心禅语】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一路行走一路歌是人人向往的境界,一路行走一路愁却是大多数现代人生活的常态。生活的旅途中,人们常常忽略美好而执著于痛苦,在不停歇的拼搏和追逐中,疲惫万分。

27、【佛语经典语录】 佛教中以他人为重的道德观,表现在实践中就是慈悲为怀。“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这是佛家的人道主义情怀。

28、通过一生的努力,我们或许能得到名车豪宅等令人羡慕的世间利益。我们曾以为拥有这些,就会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真正拥有钱财之后,才发现因此而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更令人沮丧的是,现在拥有的幸福未必比以前多,而健康的身体却一去不返,纯净的思想已被染污,快乐幸福已消失不见。

29、【佛心禅语】 人生来平等,但所处的环境未必相同。不管自己处于怎样的起点,我们都应该一如既往地对生活抱以热情的微笑。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即使起点不同.出身不同.家境不同.遭遇不同,也可以抵达同样的顶峰。

30、佛如同大海一般,永远是最谦卑的,同时它也是最平凡的。任何有失谦卑.有失平凡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与佛法相背的。这也是北宋晦堂禅师的观点,他认为众生皆可成佛,所谓的佛道中人不过比普通人多了一些觉悟,多了一些认识而已。

31、很多修行者都认为禅定是迅速成办解脱的捷径道。的确如此,但前提是要懂得何谓禅定。若将止息一切妄念.在无分别状态之中安住,视为唯一禅定之见解,则为大谬。如是修持禅定者,永远不会有解脱的时机,因为这种无分别状态已经远离了菩提心.信心等一切出世间功德。

32、上床鼾吁神不漏。现代人由于忧虑.操劳,易有失眠.浅睡的现象;同样是睡觉,有的人“一觉到天亮”,有的人“辗转难入梦”。不要将烦恼带上床,适度休息才能走更长的路,睡得好更为长寿之要,所谓“眼中有沙宇宙窄,心中无事一床宽”,心安理得自能睡得安稳。

33、【佛心禅语】 伏尔泰曾说过:几只苍蝇咬几口,绝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每一 位优秀人物的身旁总会萦绕着各种纷扰,对它们保持沉默要比寻根究底明 智得多。我们应当保持一种温和平静的心态,从容地面对那些纷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