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名句
编辑:daniel1、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杂篇盗跖》
2、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01章亲士》
3、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道经第二十四章》
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
5、万事莫贵于义。《墨子47章贵义》
6、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荀子修身》
7、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第一章》
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篇》
10、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五节》
11、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40章经(上)》
12、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13、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荀子法行》
14、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02章修身》
15、甘井近竭,招木近伐《墨子01章亲士》
16、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史记淮阴侯列传》
1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诗经击鼓》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19、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传习录卷下右南大吉录》
20、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论语八佾篇》
21、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
22、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学记》
2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24、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诗经葛覃》
25、居移气,养移体《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26、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27、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墨子天志(上)》
28、有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2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30、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荀子致士》
31、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中庸第十三章》
3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3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34、兵不完利,与无操者同实《管子参患》
3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36、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荀子王制》
37、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朱子家训》
3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3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德经第七十一章》
40、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墨子35章非命(上)》
4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经第十八章》
4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篇》
43、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孝经诸侯》
4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不苟》
4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道经第二章》
47、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第一章》
4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49、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50、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管子法法》
5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硕鼠》
52、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中庸第六章》
5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54、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荀子王制》
55、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
56、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诗经汾沮洳》
5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第二十章》
5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篇》
59、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60、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61、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62、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墨子05章七患》
63、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墨子04章法仪》
64、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中庸第二十八章》
65、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荀子乐论》
66、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中庸第三十二章》
67、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68、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六节》
69、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70、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71、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荀子富国》
72、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
73、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荀子大略》
74、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中庸第二十四章》
75、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墨子09章尚贤(中)》
76、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庄子杂篇外物》
77、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02章修身》
78、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门庭远于万里。《管子法法》
79、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80、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史记汲郑列传》
81、不能则学,疑则问《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82、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篇》
83、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84、欲人之处高爵禄,则以让贤也;多财则以分贫也。《墨子49章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