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的教育思想(精选50句)
编辑:daniel孔子论语的教育思想1
1、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2、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解读:温故而知新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4、道不同,不相为谋。
5、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语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9、《论语》是由孔子及门下的弟子所编写而成。《论语》写自先秦时期,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集中了孔子一系列的思想态度、政治想法、伦理主张、道德观念等。《论语》主要记载了儒家的中心态度与中心思想,并以孔子为主要代表,与其他四本巨著同为“四书”,孔子死后,《论语》被他的弟子整理编写,全书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集中反映了孔子及儒学的政治思想“仁”与“礼”,后作为儒学经典流传至今,儒学思想也一直被人们所接受。
10、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2、由此说来,一个人能好好说话,就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做到不传谣不造谣,不道听途说,谏言慎行挺难。每个家庭的老人,都希望儿女的孝敬。所谓孝敬,首先要从和风细雨的说话开始。老人并不想要子女多少钱,要的是经常陪伴中嘘寒问暖的关怀。有的子女内心对老人是孝敬的,但是语言往往是粗俗急躁的。
13、《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14、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5、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6、但杨伯峻认为这种观点也值得商榷。因为在《论语》中有很多重复的章节,比如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章先后出现在《学而》篇、《阳货》篇之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可见《论语》成书时并未加以“选择”,而只是一个编辑实录的过程。
17、同样在东汉时期的刘熙,提出了与班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论”是“伦理”的意思,“论语”应当被解释成“有条理地叙述孔子和他弟子的话”。现代着名的语言学家杨伯峻对此进行了反驳 ,《论语》里不仅就记载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谈话,还有其他人的言谈,难道这些人说的话就不是“有条理地叙述”吗?
1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9、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20、孔子少时“贫且贱”,年15岁立志求学,通过私人传授,博习诗书礼乐。约30岁,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在外14年,68岁重返鲁国,政治上仍不得志,乃专力从事讲学和著述,直到逝世,弟子达3000人,身通六艺者70余人。
21、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原则就会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
22、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
23、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24、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25、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论语的教育思想2
1、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2、印祖说:“物,即心中不合天理人情之私欲。一有私欲,则所知所见皆偏而不正。若格除此幻妄不实之私欲,则不偏不易,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一举一动,悉合情理,了无偏僻。”格物致知,即能诚意正心,因为私欲一去,则众恶悉除、众善悉生,如形直则影端、声和则响顺,这是极省力、极简便、举念即得之法,虽一字不识之人,亦做得到。然后由身修而家齐而国治而天下平,这便是“为仁由己”与“天下归仁”了。如果像后世学儒者错认物为外物,令人推极知识穷尽天下事物之理,则举世也难有这样一个人。不但不得孔子之意,亦乱孔子之文,走入了歧途失去儒家道统。
3、译文: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4、到了元代,何异孙认为“论”的含义是“讨论”,但《论语》里的很多内容并不是讨论,所以这种理解也不太准确。
5、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6、宪问第十四(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7、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孔子《论语》中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我印象特别深,小时候,父亲一喝酒,就吟诵这段话,当时不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才明白其中的寓意。
10、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11、乡党第十(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12、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3、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4、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5、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7、政治思想守旧,道德思想健康,博学好问,智慧超人,心怀坦荡,广纳贤才,诚实谦和,为人师表。
18、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1、求知自得其乐,交友衷心喜悦,怀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好一个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儒雅君子!
22、‚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
23、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24、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5、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