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③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如:让学生想象老人征战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体会服役时间久。让学生想象“松柏冢累累”的景象,感受整个村子的凄凉。让学生想象老人一边做饭,一边会想些什么,体会老人此时绝望的心情。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等等。这样的机会就为学生插上了思维的翅膀。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两句写饯别宴会的盛况,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摆开筵席,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

3、再读课文,借助书上的插图,知道诗歌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补充、纠正,知道课文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八十岁的老兵退伍回来,看到曾经熟悉的家园沦为一片荒野,家中的亲人都不在人世了,老人凄凉地站在家门口,悲伤流泪。

4、当你在预习时第一次读到诗的题目时,有没有问题想问?(师做副板书。)通过昨天预习,你在文中读懂了黑板上哪些问题?(谁?一位现年80岁的老兵,从哪里知道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对于其他问题,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呢?(没有)那主要写的是这位80岁老兵的一件什么事呢?(一生交流,)它通过写老兵回乡的经历是想告诉我们有关战争的哪一方面呢?

6、这就是这位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读出老兵从喜到悲再到泣的回乡历程。(生齐读)从他的经历中,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

7、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8、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两句写虽然雪越下越大,但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9、3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如:让学生想象老人征战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体会服役时间久。让学生想象“松柏冢累累”的景象,感受整个村子的凄凉。让学生想象老人一边做饭,一边会想些什么,体会老人此时绝望的心情。

10、借助字典词典,课外资料,通过独立学习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1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思维上偏重感性,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教学设计在导入上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国际形势,创设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在诗的题目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是与战争有关的?(从军征,被征到军队里打仗)。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生齐读),还记得我们曾学过的第一首乐府诗吗?生齐背:《江南》。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我们再读课题:《十五从军征》

13、可是,这样的打击才刚刚开始。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由远及近,走进自家小院,看到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发挥你的想象:配乐,师读那四句诗,,)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14、秋瑾的《满江红》中“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15、注重读写结合,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学设计就设计了写作的片断练习,同时也结合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

16、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突出了雪景的雄伟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