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精选156句)
编辑:daniel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1
1、千门开锁万灯明:“千门开锁”就是指很多门的锁都打开了,“千门”泛指很多门,门锁都打开了即人都出门了。
2、华妆:华贵的妆容。
3、元宵时节,到处都能碰到盛装打扮的游人,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互相追逐打闹。
4、赏析:
5、月光灯影下的歌舞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6、李商隐〔唐代〕
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8、王守仁〔明代〕
9、唐寅〔明代〕
10、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1、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12、题目中的“恨”字,诗中的“身闲”二字,合起来是“恨身闲”,那其实也是作者写此诗的主旨所在。诗很平常,然其情可悯,其言可哀。
13、为何它整日价总是纷纷乱乱,都只为那阴阳向背路数不通。
14、我身虽悠闲却看不见中兴的胜景,羞愧自己只能在乡下随着乡人祭祀侧神紫姑。
15、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17、译文:
18、著:同着,犹“有”。此句形容歌声高唱入云,又兼喻歌乐声悦耳动听,宛若仙乐下凡。
19、注释:
20、去年的今天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滚地的雷响。
21、入手:到手,指相会。
22、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
23、朱淑真〔宋代〕
24、注释:
25、镇日:整天。
26、因何镇日纷纷乱,因为阴阳数不通。
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2
1、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2、阁道:古宫苑中架木通车的复道。
3、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4、明亮的月色和五彩的灯光洒满了京都,达官贵人乘坐的马车阻塞了街道。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
6、为了准备与心上人的这次相会一直在又愁又忙之中,想起往事恍若梦中。
7、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销 魂的时刻。
8、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9、常任:永远让,永远教。
10、喧喧:形容声音喧闹。
12、但愿暂时能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不妨永远教月色朦朦胧胧。
13、译文:
14、天命和人功的道理永不穷尽,光有人功而无天命也难相逢。
15、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16、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17、符曾〔清代〕
18、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众人都在欢庆,只有我一人感到孤愁。
19、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20、赏析:
21、新欢:情人。
22、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23、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24、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25、哪里有功夫去赏灯喝酒,明年元宵节未必能再次相会了。
26、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3
1、重闱:父母居室。
2、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
3、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弟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4、乡人:指乡里普通人。
5、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6、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7、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8、注释:
9、唐宫内万灯齐明,舞衲联翩,歌声入云,有鸟瞰式全景、有特写武近景,场面壮观,气象恢宏。
10、赛紫姑:即举行迎紫姑的赛会。赛,旧俗以仪仗、鼓乐、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的仪式。紫姑,俗称“坑三姑娘”,厕神名,民间旧俗元夕之夜于厕边或猪栏边迎之,以问祸福。
11、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
12、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13、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14、卧燕台:住在京城。燕台,指燕京。
15、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6、花灯:即灯花。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
17、元宵之夜灯光和烟火灿烂绚丽,各种乐器吹吹打打,声音响彻云霄,与春风嬉闹。
18、译文:
19、京都:指汴京。今属河南开封。
20、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21、烛银花: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22、译文:
23、译文:
24、注释:
25、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26、何为:为何,做什么。
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4
1、“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从前两句的想像中跌回到了现实状况。虽然元宵灯会异彩纷呈,热闹非凡,可是对别有感伤的诗人来说,那样的情形却愈发牵动他的万千思绪。李商隐作此诗时闲居家中。因此,后两句不仅说诗人看不到中兴景象自己只能和乡人去参加迎紫姑的赛会,充分表现诗人不愿无所事事而献身国家的殷切心情。
2、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3、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4、“月色灯光满帝都”概括了京城街景,写出元宵节的热闹。元宵节的夜晚,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五光十色,争奇斗妍的花灯挂满京城的大街小巷,远远地望去好像灯的长龙,置身其中好似是灯的海洋。“月色灯光”点题面中的“正月十五夜”,“帝都”扣题面中的“京师”。一个“满”字,则让京城的节日夜流光溢彩。
6、张祜〔唐代〕
7、灯:灯光。恨:遗憾。
9、白居易〔唐代〕
10、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11、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12、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13、译文:
14、“万灯明”万灯,泛指很多灯,明则是亮起来了。正月中旬动帝京:“正月中旬”正月的中旬就是指正月十五。“动”震动。形容热闹。“帝京”是指京城、国都百内人连袖舞:“三百内人”应该是指很多的宫女。“三百”也是形容人数众多的,非实指。“连袖舞”是指一时天上著词声跳舞。“一时”是说当时,“天上著词声”是指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也是极言歌舞的热闹和盛大,以及街上人数的众多,声可直传天上。
15、着处:到处。
16、我这个穿着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17、注释:
18、千门:形容宫殿群建筑宏伟,众多,千门万户。
19、羁病:羁旅病困。
20、帝都:指京城。
21、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
22、这首诗是描写洛阳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洛阳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23、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24、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25、揭天鼓吹:形容各种乐器吹吹打打,声音响彻云霄。
26、天运:上天注定的运数,即天命。
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5
1、元好问〔金朝〕
3、译文:
4、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5、缱(qiǎn)绻(quǎn):形容情意缠绵,难舍难分。
6、阴阳:指自然界里对立统一,互相制约的矛盾。如盛衰,消长,浮沉等。阴阳说是中国古老哲学的一个基本思想,左右着中国人的思想及万事万物。
8、虚庭:空空的庭院。
9、袨(xuàn)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
10、苏味道〔唐代〕
11、愁忙里:意为为了准备这次相会一直在又愁又忙之中。
12、喧闹成队的车队行过长安,羁旅生病,没有心情去各方游玩。
13、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14、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15、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16、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17、“香车宝辇隘通衢”,由灯写到人,说明人之多,之繁华。元宵之夜,人们为了赏灯观景,都倾室而出,老百姓们或一家一户,或三五成群,形成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流;达官显贵,则是驾着各种华美的车辆,一排排、一串串,挤满了条条大道,车辇所过之处,幽香久久不散。诗人未曾亲到现场却根据自己的想象,极力渲染出了京城元宵夜的热烈气氛。
19、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20、香车宝辇(niǎn):指达官贵人乘坐的马车。宝辇,指用金银和宝石镶饰的车。
21、月儿依傍着苑楼灯影暗淡,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
22、注释:
23、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24、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25、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
26、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小学三年级描写元宵节的古诗积累6
3、译文:
5、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6、隐地雷:隐隐的雷声。
7、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8、译文:
9、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10、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舞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洛阳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11、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12、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13、赏析:
14、隘通衢(qú):谓拥挤于道路。隘,拥挤堵塞。
15、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
16、译文及注释
17、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18、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19、注释:
20、孝皇:指明朝的孝宗皇帝。
21、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22、人功:人的力量,功能。
23、译文:
24、闹:玩耍嬉闹。
25、曹雪芹〔清代〕
26、这首诗谜底为“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