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精选109句)
编辑:daniel小学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1
1、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2、讵(jù):岂,表示反问。
3、隔:间隔,距离。
4、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5、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6、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心中挂怀无法入眠。
7、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8、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9、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
10、译文:
11、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12、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13、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14、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15、耿耿:心中挂怀的样子。
16、盆山:指寺庙四面环山,如坐盆中。
17、注释:
18、道人:指僧人道潜,善,与苏轼、秦观为诗友.当时也在湖州。
19、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20、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21、墟落:村落。
23、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2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26、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7、[唐]殷尧藩
小学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2
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塔:指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
4、酌茗(míng):品茶。静筵(yán):指素斋。筵,酒席。
5、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6、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 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屈”字的意思。在这里指屈原。
8、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9、[宋]苏轼
11、鹤发:指白发。
12、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13、胜:美景。辄(zhé):总是,就。
14、尺:量词,旧时长度单位。
15、[宋]文天祥
16、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离家三十五天就是端午节了。
17、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8、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著,指穿着;清,凉爽。全句的意思是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
19、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20、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21、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22、注释:
23、宫衣,指官服。曾经有谚语说:“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指在端午节的风俗,吃粽子后穿上画了图案的衣裳,可以让这一年都不再怕风霜。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指在端午节这天,自己终于可以做官了,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遗,这首应该是那时候写的。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24、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25、道潜也没有睡意,孤灯古佛,同参夜禅。
26、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葛,指用最细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这两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27、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小学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3
1、游兴还没有结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
2、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4、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6、译文:
7、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8、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9、殒(yǔn):死亡。
10、注释:
11、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或蒸湘),合称“三湘”。也可以指湖南一带。
12、肩舆(yú):一种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两根竹竿,中设软椅以坐人
13、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
14、译文:
15、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6、注释:
17、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8、即事:就眼前之事歌咏。
19、译文:
【#小学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21、旷荡:旷达,大度。
22、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23、译文:
24、[唐]杜甫
25、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26、蒙蒙细雨时作时停,清幽小窗更显妍丽。
27、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意内,指心里。称长短,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荷圣情,指充满圣上的恩情。全句的意思是,心里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竟然刚好,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圣上的恩情。
小学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4
1、乘坐小轿任性而往,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2、夙昔:指昔时,往日。
3、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4、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5、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
6、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7、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8、注释:
9、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0、忽登塔,眼界穷大千。
11、[宋]张耒
12、卞(biàn)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长兴界,为湖州之主山。
13、震泽:太湖。
14、故人:古人,死者。
15、碧纨(wán):绿色薄绸。
16、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17、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18、苏轼[宋代]
19、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20、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21、竞渡:赛龙舟。
22、译文:
23、注释:
24、登上寺内的塔,放眼观看大千世界。
25、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26、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27、辽海: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
小学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5
1、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