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描写节气大雪的古诗摘抄(精选115句)

编辑:daniel

小学三年级描写节气大雪的古诗摘抄1

1、注释:

2、我很遗憾地背对着家里园子里的开花开得很好的梅树,南边的树枝已开花、北部的枝条还是寒冷的。

3、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5、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6、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7、岂知:哪里知道。

8、香汗滴:指歌者舞者滴洒香汗。

9、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10、碛(qì):沙漠的意思。这里指边关。

11、注释:

1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4、清代·郑燮

15、房檐的积雪尚未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封冻。这种清冷、孤寒的气氛,很是不寻常啊!

16、长安城中大雪纷纷,鸟雀迷途难以互寻。

17、【赏析】:陆游是一位怀才不遇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是一位文学天才,四岁的时候就能吟诗作赋,在他的一生中主要经历了初入仕途,北伐献策,军僚幕府,蜀中生涯,宦海成府,编修国史,临终示儿。

18、还是这个时候,与冬至相应的“黄钟”这支律管,因为冬至的即将到来,马上就要发出声音来。然而也就在此时此刻,一向活波的“鷃鸟”却不知为啥不再鸣叫了。你可知道吗?大雪时节的冬日时刻,真的就好比一天中的暮色一般,似乎让我们在白雪皑皑中,望见了深深的严寒和冰冷,实在无法让人不去珍惜的了。

19、难相觅:指鸟雀互相难以寻觅。

20、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21、译文:

22、独:独自。

23、海天黯黯万重云,欲到前村路不分。

小学三年级描写节气大雪的古诗摘抄2

1、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2、注释:

3、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终南望余雪》

5、辜负故园梅树好,南枝开放北枝寒。

6、译文:

7、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8、席上奏起玄妙乐曲,玉液琼浆斟满杯子。

9、困融:愧倦,懒散。

10、清孤:凄清孤独。

11、醉唱玉尘飞:室内饮宴欲舞,室外大雪飞扬,

12、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13、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14、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

15、一说:席上歌者吟唱大雪纷飞的景象,亦通。玉尘,指雪。

16、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7、译文:

18、译文:

19、唐代:卢纶

20、注释:

21、皴:皮肤因受冻而开裂。

22、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23、赏析:

小学三年级描写节气大雪的古诗摘抄3

1、爇:烧。

2、烈风吹雪深一丈,大布缝衫重七斤。

3、【释义】:到了大雪节气,阴气不断积聚,也因为这样的原因,随之会大雪纷飞,以致漫天遍野、银装素裹,到处白茫茫一片,似乎整个世界都一下子安宁了下来,显得是那么的纯净。每到这时候的夜晚,有人吹奏乐器,有人开卷读书,似乎要在遥遥寒夜里,努力驱散那阴冷寒凝之气,不知不觉也就到了拂晓。

4、白头风雪上长安,短褐疲驴帽带宽。

5、椒:植物名,其籽实有香味,封建社会,富贵人家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

6、富贵人家并不怕冷,椒泥涂墙壁香又匀。

7、唐、元稹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9、注释:

10、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11、唐·祖咏

12、【释义】:在大海与天际的交界线处乌云滚滚,似乎有一场鹅毛大雪学即将来临。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厚厚的积雪足足有一丈多深,穿在身上保暖御寒大布衫足足有七斤多重。

13、等闲:寻常、一般。

14、绝:无,没有。

15、室内饮宴室外大雪,人人困倦汗洒满身。

16、注释:

17、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18、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19、偏:一作“遍”。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

20、枕:被子和枕头。

21、朱门处处烧着红炉,四周放下重重罗帐。

22、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23、泥:用如动词,以泥涂抹。

小学三年级描写节气大雪的古诗摘抄4

1、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2、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3、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4、檐流未滴:屋檐上的冰柱未融化。

5、唐·张孜

6、讶:惊讶。衾(qīn)

7、注释:

8、唐·柳宗元

9、林表:林外,林梢。

10、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11、唐代·李益

12、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13、宋、陆游

14、译文:

15、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16、回首:一作“回向”。月中:一作“月明”。

17、蘸甲:古人饮宴,酒要斟满,举杯喝酒时,指甲能沾到酒,这里的蘸甲指斟满酒。

18、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19、我已白发苍苍,却冒着暴风雪,去了首都,一路上穿着粗糙的衣服戴着宽大的帽子骑着疲倦的驴子。

20、临清:州名。在山东省西北部,邻近河北省。明清时为州,现为临清县。

21、“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22、唐·白居易

23、幂:幂本作巾字解,这里与幕字相同,诗人可能是为了押韵而用了幂字。

小学三年级描写节气大雪的古诗摘抄5

1、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2、译文:

3、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4、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5、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6、白头:作者自称,当时他四十四岁。形容已年老体衰。长安:中国古都。今陕西西安市。汉、唐等十个朝代都定都于此。这里作为首都的代称,实指清都北京。

7、裋(shù)褐:粗陋的布衣。宽:松紧之松。

8、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

9、黄钟随气改,鷃鸟不鸣时。

10、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11、孤:孤零零。

12、人踪:人的脚印。

13、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4、哪知城中饥寒的人,手脚冻裂苦苦吟叫。

15、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16、金丝:泛指乐器。丝,丝弦。金,形容丝弦的贵重。

17、在这一首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作者的处境并不是太好,在一次出行当中,忽然发现在前行的道路上乌云密布,大雪纷飞,可是前路难辨,积雪深厚,哪怕是七斤重的大布衫也难以抵御寒冷的侵袭。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作者当时仕途堪忧,生活窘迫。

18、译文:

19、早晨起来一开门,只见大雪满山,晴空万里,洒在积雪上的阳光也略带寒意。

20、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2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2、清·吴伟业

23、故园梅树好:指家乡太仓的“梅村”梅树繁茂。此句亦有以“故国”代故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