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经典(精选56句)

编辑:daniel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经典1

1、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2、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3、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4、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5、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6、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7、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8、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9、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0、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1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一一边贡《午日观竞渡》

12、——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3、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14、释义: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15、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16、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17、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18、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一一殷尧藩《端午日》

19、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20、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21、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22、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

23、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2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26、出自唐代李隆基的《端午》

27、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8、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经典2

1、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2、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3、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4、(关于端午节的诗句05)

5、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6、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7、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8、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卢肇《竞渡诗》

9、(注: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10、译文: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

11、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12、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13、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14、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5、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16、——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7、——(唐)殷尧藩《端午日》

18、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

19、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20、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21、(译: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心爱的女子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22、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端午》

23、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郭应祥《传言玉女》

24、首先来一首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25、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26、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27、——宋 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

28、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一一储光义《大脯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