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格言朱柏庐书法作品(精选30句)
编辑:daniel治家格言朱柏庐书法作品1
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解读):世界是所有的文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没有间断过,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对祖宗的崇拜。中国人心中没有上帝,但是却有祖先。对祖宗的崇拜便是对血缘的认同,便是民族的凝聚力。也许在你的眼中你觉得你的子孙非常愚笨,但是作为他们的长辈你不能不要求他们去仔细品读儒家的经典著作。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所谓知书明礼。推广到现在就是你的子女虽然先天的条件不足,但是你仍然要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
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钰;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4、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
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6、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钰;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7、此件书法落款中提到:《朱柏庐治家格言》和《朱子家训》是两篇由两个人写的完全不同的文章,不能把《朱柏庐治家格言》通称《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是昆山秀才朱用纯写的《治家格言》,柏庐是朱用纯的号。朱熹的《朱子家训》和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是在不同时代由不同的朱家先贤所撰写出来的不同传世巨作。
8、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9、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10、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11、由于那个时候没有电脑,也没有今天的缩放技术,所以匾额需要多大,字就得写多大。当时华世奎老前辈,事先亲自去劝业场门口考察,决定字写多大。回来后,拼起了三张大八仙桌,铺上纸,酒后一气呵成。真可谓神笔!
12、给了别人好处不要总念着,受了别人的恩惠不要忘记。
13、 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
14、家里兴建房屋,操办婚丧嫁娶等仪式,宴请宾客安排酒席的花费,千万不能过分追求奢华。因为一时的兴致而花费过度,后来再去补亏空,或者去借贷,还又还不起,拖欠又会有损德行。最后要在衣服和食物上节俭。绮罗绸缎的华美,木过是让别人赞叹羡慕罢了,如果说保暖的功效,没有花纹的布衣和绸缎绮罗有什么区别呢?肥美的食物,不过是在口舌之间一时的满足罢了。如果说充饥,粗茶淡饭和肥美的食物有什么区别呢?人们都以为在自己的用度上俭朴简薄是不爱惜自己,却不知道这正是爱惜自己的养生之道啊1积德之事,人皆谓惟富贵,然后其力可为。抑知富贵者,积德之报,必待富贵而后积德,则富贵何日可得?积德之事,何日可为?惟于不富不贵之时,能力行善,此其事为尤难,其功为尤倍也,盖德亦是天性中所备,无事外求,积德亦随在可为,不必有待。
15、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6、勤劳和俭朴,是经营家业的正确方法。不勤劳,收入就会减少。不俭朴,就会有许多不必要的花销。收入减少而花销过多,财物就会匮乏。财物一旦匮乏,就容易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愚笨的人会去做一些寡廉鲜耻的事以获取钱财,有小聪明的人则会走上冒险贪财的路。一个人一辈子的行为修养也就因此而丧失了,历代祖先积累起来的良好声望就从此堕落了,家业传承也不可能了。更何况一个家庭中,有妻子有儿女,做家长的如果不能为他们做出勤劳和俭朴的表率,反而使一家人相互攀比而变得贪婪懒惰,就不仅断绝了自己的生路,也断绝了妻子和儿女的生路了。
17、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著有《治家格言》、《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
18、《治家格言》里有一些提倡封建道德的东西,我们应该摈弃它,但其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句,脍炙人口,至今被奉为铭言。
19、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20、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21、轻易听信他人的议论,未经查证,怎么知道不是对方藉机诬陷,挑拨离间呢?应当忍耐,再三思量、查证,以明辨是非、善恶;因事与人相争,怎么知道不是自已的错?必须平心静气地想清楚,不要意气用事。帮助别人的好事,不要记在心上;接受别人的恩惠不能忘怀,要常存报答之心。凡事不要做过头了,应适可而止,要记取(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得意之时,要懂得谦让,不可以沾沾自喜,执著、舍不得放下。
22、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家,就表现出巴结奉承的样子,是可耻的行为;遇到贫穷的人,就摆出轻视骄傲的样子,这种行为最是低贱。在乡(族)里要避免与人争斗甚至打官司,打官司到最后都没有好结果;(既劳民伤财,又失和气。)待人处事应避免多话,因为言多必失(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要避免因多话而伤人)。不要倚仗势力欺凌孤儿寡妇;不要贪图口腹之欲(贪吃),而任意杀害动物。性情古怪、孤僻又不合群,还自以为是的人,错误和后悔的事必定很多;颓废消沉自甘堕落的人,难以成就事业。
23、朱柏庐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治家格言朱柏庐书法作品2
1、(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2、(解读)一句写“勤”,一句写“谨”。清晨起来就要将庭院、台阶扫干净,里里外外要使它保整洁,这是“勤劳”的好习惯,也是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日出而作、闻鸡起舞,都有一个“勤”字在。日落而息,要亲自检点门户,这样能做到处事“谨慎”。从礼子开始,儒家对勤俭治家和谨言慎行都有很高的要求。(
3、(解读):家庭成员之间,千万不能因互相争吵而引起诉讼,因为这样做,最终对家庭没有好处;待人接物,话不能过多,以免说话多了,必然会顾此失彼,或疏于考虑,有失分寸,得罪人又给自己惹上麻烦
4、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an喘)立见消亡。
5、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6、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7、他是明末时的诸生,与顾炎武、归庄是好朋友,入清后,不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不与清政府合作,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昆山的读书人。